欧美日贸易保护政策密集出台 加剧全球贸易萧条
- 发布人:管理员
- 发布时间:2010-09-01
- 浏览量:4100
【字体: 大 中 小 】
[下一页 ]
第 [1] [2] [3] 页在国际经济复苏前景仍不确定的背景下,贸易保护主义的浪潮似乎更加汹涌。据外媒报道,美国商务部26日公布了强化反倾销、反补贴等贸易救济措施的一揽子建议,带有明显的贸易保护主义色彩;同时,欧盟拟于9月开始对中国产玻璃纤维加收43.6%的临时反倾销税;前不久,日本也放松了对反倾销的裁定条件。 业内人士指出,贸易保护主义政策近期密集出台是因为欧美日等经济体经济增长速度缓慢,国内经济矛盾凸显,政治压力增大,使其急于进一步将国内矛盾转嫁国外。贸易保护主义已经成为我国出口的最大威胁,愈演愈烈的态势值得警惕。 汹涌贸易保护政策密集涨潮 美国商务部长骆家辉26日公布了强化贸易救济措施的14项建议,旨在加强反倾销和反补贴等政策的执行力度,对进口贸易不公平问题采取更为严厉的立场,尤其是针对中国等“那些市场会受到政府控制的国家”。美国商务部计划在经过公众咨询后于秋季开始实行相关政策。 首先,建议取消给予单个外国出口企业在特定情况下的反倾销或反补贴豁免。目前,美国政府对来自某一国家的某类进口商品实施反倾销或反补贴制裁后,如果该国单个出口企业能证明自己连续三年未发生倾销行为或连续5年未接受非法补贴,则可免受相关贸易制裁。 其次,规定在相关部门作出反倾销或反补贴初裁后,受到制裁的企业只能以现金作为保证金继续向美国出口商品。目前,对美商务部作出初裁但尚在调查过程中的反倾销或反补贴案件,相关企业可以以现金或债券作为保证金继续向美出口。 再次,针对涉及非市场经济国家的反倾销案例,改变目前计算倾销幅度时有关出口关税和增值税的计算方法。同时,采取新的计量方法计算非市场经济国家的工资水平,使用替代工资水平以充分反映包括福利、税收等在内的所有劳动力成本。 专家认为,新建议将进一步增加美国政府实施反倾销、反补贴等贸易救济措施的频率。同时,对于非市场经济国家而言,新统计方法下计算出的倾销或补贴幅度将比原先更大,从而导致更高的反倾销或反补贴税率。 与前任布什政府相比,奥巴马政府上台以来,对贸易救济措施的运用愈发频繁。2009年,美国商务部下属的国际贸易署共发起34起反倾销及反补贴调查,远高于2008年的19起。其中,针对非市场经济国家的调查约占1/3。 此外,日本也于日前调整了反倾销裁定条件,准备开始挥舞反倾销大棒。据《日本经济新闻》日前报道,经产省针对来自国外的不正当廉价进口产品,放宽申请反倾销调查的条件,以便于受侵害企业提出申请,政府受理并及时立案调查,采取反倾销特别关税措施。经产省称,一旦受理申请展开调查,裁定反倾销,采取措施的几率是70%至80%。 据报道,在新兴国家企业与日本企业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为防止日本企业竞争力减弱,日本认为有必要放宽条件。日本经产省称,调整制度的需求集中在电机和纺织纤维产业。此外,日本正在探讨仿效美国商务部在政府内设立专门窗口对应企业的申请需求。专家指出,机电产品和纺织纤维品都是中国出口的重要产品,而日本也是中国重要的出口市场,未来的中日贸易预计将会受此影响,值得警惕。
全球经济增长的放缓极大地催化了贸易保护主义情绪的释放。据商务部公平贸易局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7月,美国已裁决正在实施的对华贸易救济措施已经多达104起,涉及产品超过80种。欧盟对华已裁决正在执行的贸易救济措施产品多达59种。2010年上半年,美国一共发起四项贸易救济措施,全部针对中国产品;仅2010年上半年,欧盟对华发起的贸易救济措施就有7起,已经与2009年全年7起持平。
业内人士指出,欧美日等经济体经济增长速度过于温和,国内经济矛盾凸显,再加上国内政治压力,这都使得他们急于进一步将国内矛盾转嫁国外。
奥巴马政府上台后,将大量赌注压在了制造业复苏及出口促进战略上,希望通过提升本土制造业的竞争力,扩大出口,带动经济和就业复苏。在今年1月份发表的首份国情咨文中,奥巴马提出在5年内将美国出口额翻一番的目标,以及通过增加出口创造200万个就业机会。
然而,美国商务部最新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美国出口仅增长9.1%,为复苏以来最低季度增幅,出口对国内生产总值(GDP)增幅仅贡献1.08个百分点,同样为四个季度以来最低。而同期进口大幅增加32.4%,并导致GDP增幅下降4.45个百分点。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美国政府提出了强化贸易救济措施一揽子建议。能否在中期选举决战打响前,在选民最关心的经济和就业问题上有所建树,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选情。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王晋斌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也指出,出现这样政策的主要原因是美国国内对经济的困惑和担忧转变成了政治压力,最终迫使美国当局采取了更大强度贸易保护主义。而这实际上也是美国人的自我主义在贸易领域进一步强化,试图用美国独自认为的“贸易公平”在一定程度上替代国际公认的贸易公平。
而日本也正陷入国内经济困境之中,近来日元走强敲响了警钟,日本财务省2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由于该国对其他亚洲国家的出口保持强劲势头,7月份出口额较上年同期增长23.5%,至5.983万亿日元。但与6月份27.7%的出口增幅相比,已是连续第五个月出口增速放缓。分析人士更加担心,近期日元汇率的持续走高将进一步打压出口,使出口依赖型的日本经济再次步入谷底。可以预见到,日本政府也将尽其所能,保持本国的贸易顺差。
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的专家纷纷指出,实际上,贸易壁垒的高筑只能加剧各国间的紧张关系,不但不能缓解金融危机对经济贸易带来的负面影响,反而会加深全球性的经济贸易萧条。2009年曾经掀起巨大波澜的“轮胎特保案”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美国违背WTO规则,一意孤行对中国产轮胎采取特保措施,而最终的结果却是得不偿失。
应对中国应学习先进谈判技巧有分析人士认为,在美国中期选举倒计时之际,美方出台一揽子建议的做法有作秀嫌疑,要最终通过并落实也有很大难度,如果只是一种政治姿态,对实际贸易影响不大。但是值得警惕的是,类似动向反映出,金融危机发生后的逆周期贸易保护政策将由特定时期的特定产物转化为贸易保护主义的常态化,将会持续数年,中国面临的国际贸易环境将更加复杂和艰难。
北京大学金融学教授、美国卡内基基金会高级研究员迈克尔·佩蒂斯日前为《金融时报》撰稿指出,在今后的几个月内,美国将会被迫在贸易保护或贸易逆差急剧扩大、同时失业率不断上升之间做出选择。几乎可以肯定,美国会选择前者;但如果它反应过度(有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将引发新一轮的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浪潮--这尤其会伤害到贸易顺差的国家。
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的多位专家均指出,愈演愈烈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已经成为正在复苏过程中的中国外贸最大的威胁。以纺织业为例,我国纺织商会日前对200家大型纺织出口企业调查显示,今年上半年这些企业出口订单均下降20%至30%。同时,国际贸易保护不断升级。今年一季度,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发布的召回通报涉及我国纺织服装类产品数量同比增长近两成,欧盟非食品类快速预警系统通报的数量增长6.3倍。
王晋斌指出,应对贸易保护政策,中国应该积极学习美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先进的谈判和游说技巧。中国对国外的出口企业和行业应该联合在华投资的外国企业,在国外加强公关和游说,阻止或减少类似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产生。同时,在具体的贸易保护上不让步,体现一个制造业大国和贸易大国对国际公平贸易的姿态。
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贸学院教授白树强此前也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维持开放的多边贸易体制,加强WTO的规则和纪律,进行公平与开放的贸易,对于促进世界经济贸易恢复增长、抵制贸易保护主义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争端,应尽可能地通过多边渠道予以解决,促使贸易摩擦非政治化,尽量避免双边贸易战。与此同时,还要加强国际协调,积极推动贸易和投资合作,坚决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和投资保护主义。
此外,应该继续积极拓展新贸易伙伴或区域,也是业内人士普遍认可的。事实证明新兴市场经济较快复苏有力带动我出口增长。我出口创新高的主要原因是新兴市场经济复苏较快。商务部数据显示,1月至7月,我对东盟、印度、俄罗斯出口分别增长43.2%、40.1%和70.7%,增幅均超过美、欧、日等传统市场。(经济参考报)
第 [1] [2]
全球经济增长的放缓极大地催化了贸易保护主义情绪的释放。据商务部公平贸易局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7月,美国已裁决正在实施的对华贸易救济措施已经多达104起,涉及产品超过80种。欧盟对华已裁决正在执行的贸易救济措施产品多达59种。2010年上半年,美国一共发起四项贸易救济措施,全部针对中国产品;仅2010年上半年,欧盟对华发起的贸易救济措施就有7起,已经与2009年全年7起持平。
业内人士指出,欧美日等经济体经济增长速度过于温和,国内经济矛盾凸显,再加上国内政治压力,这都使得他们急于进一步将国内矛盾转嫁国外。
奥巴马政府上台后,将大量赌注压在了制造业复苏及出口促进战略上,希望通过提升本土制造业的竞争力,扩大出口,带动经济和就业复苏。在今年1月份发表的首份国情咨文中,奥巴马提出在5年内将美国出口额翻一番的目标,以及通过增加出口创造200万个就业机会。
然而,美国商务部最新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美国出口仅增长9.1%,为复苏以来最低季度增幅,出口对国内生产总值(GDP)增幅仅贡献1.08个百分点,同样为四个季度以来最低。而同期进口大幅增加32.4%,并导致GDP增幅下降4.45个百分点。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美国政府提出了强化贸易救济措施一揽子建议。能否在中期选举决战打响前,在选民最关心的经济和就业问题上有所建树,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选情。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王晋斌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也指出,出现这样政策的主要原因是美国国内对经济的困惑和担忧转变成了政治压力,最终迫使美国当局采取了更大强度贸易保护主义。而这实际上也是美国人的自我主义在贸易领域进一步强化,试图用美国独自认为的“贸易公平”在一定程度上替代国际公认的贸易公平。
而日本也正陷入国内经济困境之中,近来日元走强敲响了警钟,日本财务省2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由于该国对其他亚洲国家的出口保持强劲势头,7月份出口额较上年同期增长23.5%,至5.983万亿日元。但与6月份27.7%的出口增幅相比,已是连续第五个月出口增速放缓。分析人士更加担心,近期日元汇率的持续走高将进一步打压出口,使出口依赖型的日本经济再次步入谷底。可以预见到,日本政府也将尽其所能,保持本国的贸易顺差。
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的专家纷纷指出,实际上,贸易壁垒的高筑只能加剧各国间的紧张关系,不但不能缓解金融危机对经济贸易带来的负面影响,反而会加深全球性的经济贸易萧条。2009年曾经掀起巨大波澜的“轮胎特保案”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美国违背WTO规则,一意孤行对中国产轮胎采取特保措施,而最终的结果却是得不偿失。
应对中国应学习先进谈判技巧有分析人士认为,在美国中期选举倒计时之际,美方出台一揽子建议的做法有作秀嫌疑,要最终通过并落实也有很大难度,如果只是一种政治姿态,对实际贸易影响不大。但是值得警惕的是,类似动向反映出,金融危机发生后的逆周期贸易保护政策将由特定时期的特定产物转化为贸易保护主义的常态化,将会持续数年,中国面临的国际贸易环境将更加复杂和艰难。
北京大学金融学教授、美国卡内基基金会高级研究员迈克尔·佩蒂斯日前为《金融时报》撰稿指出,在今后的几个月内,美国将会被迫在贸易保护或贸易逆差急剧扩大、同时失业率不断上升之间做出选择。几乎可以肯定,美国会选择前者;但如果它反应过度(有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将引发新一轮的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浪潮--这尤其会伤害到贸易顺差的国家。
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的多位专家均指出,愈演愈烈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已经成为正在复苏过程中的中国外贸最大的威胁。以纺织业为例,我国纺织商会日前对200家大型纺织出口企业调查显示,今年上半年这些企业出口订单均下降20%至30%。同时,国际贸易保护不断升级。今年一季度,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发布的召回通报涉及我国纺织服装类产品数量同比增长近两成,欧盟非食品类快速预警系统通报的数量增长6.3倍。
王晋斌指出,应对贸易保护政策,中国应该积极学习美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先进的谈判和游说技巧。中国对国外的出口企业和行业应该联合在华投资的外国企业,在国外加强公关和游说,阻止或减少类似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产生。同时,在具体的贸易保护上不让步,体现一个制造业大国和贸易大国对国际公平贸易的姿态。
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贸学院教授白树强此前也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维持开放的多边贸易体制,加强WTO的规则和纪律,进行公平与开放的贸易,对于促进世界经济贸易恢复增长、抵制贸易保护主义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争端,应尽可能地通过多边渠道予以解决,促使贸易摩擦非政治化,尽量避免双边贸易战。与此同时,还要加强国际协调,积极推动贸易和投资合作,坚决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和投资保护主义。
此外,应该继续积极拓展新贸易伙伴或区域,也是业内人士普遍认可的。事实证明新兴市场经济较快复苏有力带动我出口增长。我出口创新高的主要原因是新兴市场经济复苏较快。商务部数据显示,1月至7月,我对东盟、印度、俄罗斯出口分别增长43.2%、40.1%和70.7%,增幅均超过美、欧、日等传统市场。(经济参考报)